河北师范大学威斯尼斯wns8888入口app简介
河北师范大学威斯尼斯wns8888入口app是全国重点威斯尼斯wns8888入口app。作为河北师范大学直属二级机构,学院是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专门机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点、硕士点的依托单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单位。威斯尼斯wns8888入口app坚持“培养优秀人才的教育教学基地,推出科研精品的学术高地,引领社会进步的思想阵地”的办学定位,凝心聚力,守正创新,奋力建强全国重点威斯尼斯wns8888入口app,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威斯尼斯wns8888入口app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原天津河北师范学院1949年成立的马列主义教研室和原河北北京师范学院1951年成立的政治课教研组,先后经历了马列教研室(马列教学部)与政教系并存发展等不同阶段。1997年,原河北师范大学政法系、河北师范学院法经系、河北教育学院政教系合并为河北师范大学政教系,1998年更名为法政管理学院,2004年更名为法政学院;原河北师范大学马列教学部、河北师范学院马列教学部合并为河北师范大学马列教学部,2004年与河北师范大学思想品德教学部合并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公共管理学院(两块牌子)。2013年6月,学校成立威斯尼斯wns8888入口app。2016年1月,由原法政学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位点、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与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组建为独立建制的威斯尼斯wns8888入口app。
学院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国家社科基金会议评审专家1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1名,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1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择优资助计划2名,全国教育硕士(思政)优秀教师2名,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1名,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专家2名,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1名,河北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1名,河北省中青年社科专家五十人工程人选2名,河北省教学名师3名,河北省优秀教师1名,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3个,河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学院现有河北省唯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等级,并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实现了新提升。学院设有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两个本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是河北省率先设置的本科专业,位于全国本专业发展的前沿梯队,学院已形成本、硕、博、博后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588人,硕士研究生336人,博士研究生168人,在站博士后6人。学院注重内涵式人才培养,本科生升学签约率在学校位居前列。
学院教学机构设有设有思想政治教育系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系,下设哲学教研室、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中国政治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部、形势与政策教研部、研究生思政课教研部。学院设有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社会发展研究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伦理学研究所、河北师范大学张申府张岱年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学院有11个国家级建设平台:全国重点威斯尼斯wns8888入口app,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首批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教育部、财政部第一批思想政治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首批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首批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平台,全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有12个省级基地和研究中心:河北省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与研修基地、河北省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河北省高校研究生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长城文化安全研究中心(河北省新型智库建设试点)、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层治理研究中心)、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立德树人研究中心)、河北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基地、河北省民族宗教研究基地、河北省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中心(河北师范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重大实践和视察河北重要论述研修基地。河北省马克思主义学会、河北省哲学学会、河北省伦理学会、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等省级学会挂靠在我院。
学院现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解放石家庄——夺取大城市之创例虚拟仿真实验”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4门省级精品课。近年来有多项教学成果获得国家和省级奖励,其中“当代学校德育范式转换与走向研究”获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河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德育过程论”获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育人模式研究”获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研究”获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思想政治教育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获河北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三名青年教师在首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中分获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十余名青年教师在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比赛、展示等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经过长期建设,学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研究领域,主要有:文化与意识形态研究、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社会治理与创新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哲学与文化、伦理学与中国道德建设研究。围绕着这些研究领域,十四五以来学院教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项,包括重点项目1项, 重大研究专项项目1项,一般项目3项,后期资助项目1项,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项目4项,青年项目2项,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获批省部级课题项目34项;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教育报》《马克思主义研究》《教学与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等重要报纸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部分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等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获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
近年来,学院主办和承办了“综合创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研讨会、“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第36次学科论坛、第十五届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导论坛、“纪念马克思诞辰204周年暨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世界的影响”国际研讨会等30多场学术会议,举办了三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科学研究工作营。学院邀请了100多位全国知名专家讲学讲座,教师参加高水平国际国内外学术交流达300余人次。学院举办的学术活动多次得到了《中国教育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的全面报道,在全国教育界、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相关数据截止至2025年8月)